2012年7月15日 星期日

中國製造的原罪?



最近有一則新聞 大意是說
美國議員在看到了美國選手身上Ralph Polo運動衣 的"Made in China"字樣後
大感光火  則指這是美國的奇恥大辱 中國人剝奪了美國人的工作機會 bla bla bla...
我是在坐車時瞄到鄰座頻果日報時才知道這則新聞的
但我覺得關於這則新聞我有許多關於中美貿易的看法

 讓我們來想一想
這位美國議員的言詞和觀點  真的是符合美國人民最大利益的觀點嗎?
中國人真的"搶走了"美國人的就業機會了嗎?
中國到底要不要為美國近好幾十個月來穩穩站上8%的失業率負最大的責任?
我想 答案應該是否定的
這完全是政治選舉的語言操弄
跟重大美國人民的利益八竿子扯不著一點關係

中國人不會搶走美國人的工作
因為 美國國內根本沒有人願意做中國人現在從事的那些低階製造工作
以美國目前的經濟水平和平均所得而言
他們根本不可能接受中國人現在相對那樣低的時薪和工作福利

美國和中國現在的經貿關係 只是歷史上眾多的"美國獲利模式"而已
中國根本不是無可被取代的一國
相反的  他的低階製造業國地位
即將就要被東南亞的其他國家所取代了

那麼美國獲利的模式又是甚麼?
簡單而言 就是將美國本身現在的先進技術和資本
投資在一個政治開放 經濟準備起飛的國家
這個國家在1960年是西德
1980年是日本
1990年是台灣 新加坡  南韓 香港
1996以後是泰國 印尼 菲律賓
而在2000年以後  則是中國

這些國家經濟水準比起當時的美國都較低
擁有充沛且願意接受低廉薪資的人力
美國大舉進駐這些國家開設海外分公司
運用成熟的技術和管理模式 配合當地廉價的人力資本
向全世界銷售廉價商品(因為人力成本很低)
美國人大量使用當地的資源 製造大量汙染
向美國本土銷回低價產品 讓美國人可以享受各種低廉的商品和服務
卻在當地製造了大量的資源耗竭和環境汙染
產品完成了 不是要賣給當地人
而是直接銷回美國 美國人則用過度的消費和借貸撐起了美國的GDP
當地人民要買iPAD 可以  但其中70%以上的利潤都屬於美國企業的品牌價值
低廉的製造利潤根本不及這些美國企業的十分之一
於是乎
美國就這樣向美國國內輸出通貨緊縮(成品價格相對低廉)
而向中國輸出了通貨膨脹(資源被使用完畢 跟不上需求)
這就是 市面上很紅一本暢銷書"美元圈套"的概念

等到代工國人力成本開始上升時(像目前的中國)
美國只要用盡各種方法逼迫人民幣升值
美國各大企業就可以利用人民幣升值時
大幅度將這幾年所賺取的人民幣外匯換回美元
更可反手利用各種金融創新衍生物(華爾街的強項)作空中國股市
最後從容退出中國 繼續尋找下一個代工國(目前看起來應該是東南亞國 緬甸 寮國 越南等)

如此一來
美國海外企業賺取了豐厚的利潤(想想一支IPHONE 屬於美國的利潤絕對超過60%)
華爾街利用了嫻熟的金融技巧 從該國股匯雙市也賺取了大量報酬
美國政府也得以使其負債大幅度被減輕 在國際經貿和外交談判桌上謀取更多的斡旋空間

根本是一個完全三贏 美國全勝的局面
日本已經吃過美國的大虧
亞洲四小龍也在1997年金融風暴中全數倒下過
中國的情形現在只能說比起這些國家當時的情況更加糟糕
大量熱錢從中國撤出
人民幣大幅貶值
金融系統被凍結
股匯房市大幅下跌的中國金融危機已經迫在眉睫!


 政客所言是一回事
真正攸關大國利益關係的 只能靠明眼人看透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